力源墙改梁告诉你增设支点法
增设支点法是在梁、板、柱上增设支点以减少结构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荷载效应,发挥构件潜能,提高承载力,加固结构的目的。按支撑结构的受力性能,梁的增设支点加固法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法。刚性支点法是通过支撑构件的轴心受压把荷载直接传递给基础划其他承重构件,此时,支点的变形相对被加固梁的挠度而言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弹性支点加固法是以支撑构件受弯或桁架作用来间接传递荷载,此时,支点的变形不能忽略,柱的支点法加固可采用柱间横向支撑法,增设支点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大跨度梁、板或高度较高的柱的加固。
墙改梁中,框架梁的纵向钢筋
框架梁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②一、二级抗震等级时贯通梁全长的上、下部纵向钢筋不应小于2014;三、四级抗震等级和非抗震设计时贯通梁全长的上、下部纵向钢筋不应小于2412;贯通梁全长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应小于梁上部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贯通梁全长的下部纵向钢筋不应小于梁下部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③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采用HRB335级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3%,采用HRB400级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6%。
④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纵向钢筋宜采用直钢筋,不宜采用弯起钢筋。当框架梁承受较大竖向荷载且跨中钢筋较多时,可采用弯起钢筋。锚入柱内的弯起钢筋,当能有效地承受负弯矩时,应计入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之内。
墙体改梁力,箍筋的设置
①当按计算结果不需要设置箍筋时,梁高大于300mm,仍应按构造要求沿梁的全长设置箍筋;梁高为150~300mm,可仅在梁的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梁的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的全长设置箍筋;梁高小于150mm,可不设置箍筋。
②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柱边)50mm开始设置,如图2.2.6。
③梁中箍筋的较大间距宜符合表2.2.4的规定。
④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d
(d为纵向受压钢筋中的较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⑤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2个箍筋。(d为搭接钢筋中的较小直径)
⑥有抗震要求时,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施工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较大间距和箍筋较小直径,应按相关规定采用。对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高层建筑结构,梁端加密区箍筋较小配筋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⑦在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③纵向钢筋不宜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④梁中箍筋的较小直径应符合表2.2.5的规定。
之前我们介绍过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中的直接加固法,那么间接加固发是怎样的那,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墙改梁中的间接加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